学以致用 | 走进企业: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4月26日,青岛科技大学MPAcc专业47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青岛地铁。本次活动由MPAcc教育中心主任于培友老师提前与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对接,联系本次参观学习活动。MPAcc教育中心副主任祝兵博士和会计硕士导师董华教授带队,会计硕士联合会学习实践部牵头组织。此次参观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学习机会,让同学们对地铁的发展历程、青岛地铁文化、公司内部运营及治理都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认识。
参观青岛地铁展示馆
大巴车的第一站开到了位于香港西路的青岛地铁展示馆。
首先,讲解人员先带我们了解了地铁发展历程。从1863年科学家观察老鼠打洞得到的启示研发出了第一辆地铁,到1927年亚洲第一辆地铁在东京运行,再到如今青岛已有18条地铁线路通车或在建。地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整个世界的地下建立了一张传送网,给出行的人带来巨大便利。随后,讲解人员向我们简单介绍了青岛地铁的运营体系、组织体系、维修保障以及创新技术,并带我们进入模拟驾驶室,让我们切实体验了一把当地铁司机的感觉,学习到了相关地铁知识后,同学们还可以进行地铁知识问答。走出地铁展示馆,同学们收获满满。

参观MMCC
第二站,大巴车停在了深圳路99号——青岛地铁集团。在这里,我们首先参观了青岛地铁MMCC(线网运营管理与指挥中心),青岛地铁从单线走到全网,主要归功于这个“神秘组织”。一进入MMCC,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幕,向我们展示了线网全日客运量,地铁站点实时拍摄,轨道交通线网运行图等信息。随后,地铁工作人员从青岛地铁的建设背景、功能定位以及生产运作三个方面向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通过参观,同学们明白了为什么MMCC被称为青岛地铁的“最强大脑”。

MMCC-青岛地铁“最强大脑”

工作人员给我们认真讲解
座谈交流
我们来到青岛地铁会议室,与公司的财务总监徐晓红女士以及部门负责人展开了近两个小时的学术交流。同学们反应积极,分别结合了财务专业、形势政策、发展趋势,针对宏观和微观经济问题,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归置成本、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尖锐而深刻的问题。

青岛地铁运营分公司财务总监徐晓红

徐总监与学生互动
徐总监对我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她说道:“青岛地铁是一个年轻的老企业,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5岁,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地铁就已经起步规划了,地铁算是一个公益性企业,负盈利是普遍现象,因此地铁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补助以及PPP融资模式,并且由政府对车票进行定价,再加上客流量也没有达到一定数量,两头受限,导致地铁发生政策性亏损。地铁是政府资产的管理者,要管理好这些资产,为人民谋福利,把社会性放在第一位,所以青岛地铁不仅履行了社会职责,也履行了企业管理职责。”
最后,徐总监用“广深高速”四个字对我们的提问表示认可。
前方高能一波照片来袭

此次交流不仅仅是专业学术探讨,甚至上升到了社会福利、经济发展的高度,在座的老师、同学都受益匪浅,慢慢此次活动到了尾声,但同学们都意犹未尽,在返程的路上还在一遍遍回忆不久前的那场畅所欲言的精彩交流。